CULTURAL ACTIVITY

文化活动

企业文化 》文化活动 》艺起来,一起来返回上一级 》

2017 04/24Apr
艺起来,一起来
发布者:江南城发       浏览次数:

普通人难以理解更深更高的艺术,所以,引导很关键。就在现场,让大家看到艺术,这是最好的方式。一方面要通俗,一方面又不能降格。如何做到两全,央美师生422号在沅江风光带举行的一场名为艺起来的创作分享活动做到了这一点。

1

艺起来

《艺起来》是本次央美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在江南棚户区实施公共艺术创作的最后一项事件介入计划,希望通过在地化的创作方式,让艺术回到生活现场,最大限度地引发棚户区居民对艺术作品的关注,实现场域扰动的最大效应,最终让到场观众领会艺术之美,感悟生活之味。
 

△ 4月22日活动当晚,沅江风光带善德楼前坪,人头攒动
△ 422日活动当晚,沅江风光带善德楼前坪,人头攒动

工作室师生们的作品介绍展板,以及与花船庙小学、武陵小学互动创作的照片吸引了江南居民的驻足品评


△ 央美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老师与在场观众分享近二十天的创作成果

△ 央美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老师与在场观众分享近二十天的创作成果

△ 央美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老师与在场观众分享近二十天的创作成果

央美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老师与在场观众分享近二十天的创作成果

央美青年艺术家各自讲解了自己系列作品的创作构思以及未来持续的工作计划
 

△  胡泉纯老师与央美学生们风趣作答
△  胡泉纯老师与央美学生们风趣作答
△  胡泉纯老师与央美学生们风趣作答

△  居民积极参与《留言墙》作品互动

△  居民积极参与《留言墙》作品互动

△ 《漂流的地址》引发大家围观

△ 《漂流的地址》引发大家围观

△ 活动合影

△ 活动合影


2
 创作实录分享 
/ 央美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

央美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

创作地点,江南棚户区现场,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一段旧城历史行将结束,一座新城正勃然兴起。

 

怎样留住旧城记忆?怎样为新城注入历史?是这次实地创作的命题。

 


 

师生们调研发现,江南棚户区并无显著特征,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片土地从最初的渔村发展成城区,承载了很多个体记忆和家族变迁的历史。这里有人的记忆、家园的记忆。

 

如果说公共艺术创作的意义在于,对特定场域的人、空间、事件等问题的回应,那么,面对这里的人和空间极速变化的状态,如何实现公共艺术的有效介入

 

我们的介入策略——事件介入、物件介入。

 

事件介入:

又称场域扰动计划,目的是通过事件的策划和计划,产生扰动效应,最大限度地引发当地居民的关注、加入,最大化实现艺术作品的公共效应。

 

 

作品:

画房子做房子|留言墙|封存|艺起来

画房子做房子|留言墙|封存|艺起来

物件介入:

指在公共空间中,制作和添加物件的创作手法,这类作品大多具有清晰可辩的材料、形态、体量、空间、符号等。

 

 

作品:

漂流的地址|爬山虎的家|花窗万象

安全屋|井像|老窗新景

印记|路灯与光|百家路|线网

漂流的地址|爬山虎的家|花窗万象 安全屋|井像|老窗新景 印记|路灯与光|百家路|线网
3
 艺术扰动持续计划 

1《画房子做房子》

 

征集小朋友画作,绘下对未来新城的畅想。小学生画,大学生做。

《画房子做房子》

/ 创作理念

 

与附近小学合作,以画房子为题,征集优秀儿童画作,中央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参与课程互动和指导。遴选有特点的作品,将风格和内容有关联的作品每三幅一组连成街区,由大学生完成制作。材料表现上,原计划采用拆迁留下的废弃钢筋焊接,后来发现,钢筋焊接无法表现出儿童画的笔法趣味,最终改用钢板切割,以便最大限度保持作品原貌。作品成果也会永久陈设在未来的新城公共空间中。

 

这些作品上将刻有每位小画家的名字,这一事件使得他们的个体记忆城的记忆相连,成为伴随其一生的记忆。 
 

2《封存》

征集老房子拆除前想要保存的物料与记忆

 

将自己老房子的物料封存,刻上门牌、地址、姓名、GPS定位点,做成不同尺寸的物件,兼具使用功能,在保留居住记忆的同时可作城市家具之用。
 

/ 创作理念

 

棚户区内每户人家的房屋都带有各自生活状态的独特印记。《封存》计划的创作初衷是希望能将这些印记永久封存并显现出来。

 

收集带有房屋特性的建筑废料和日常遗存物件,然后用水泥封存成一定尺寸的立方体,待其完全干透硬化,再对立方体的各个面进行切割打磨,呈现出内部材料的各种剖面和表情。最后,将采集到的与住户有关的各类信息雕刻在封存体上

 

曾经的房屋、家园虽已不复存在,但是其部分建筑遗存却能永久地留在这片土地并融入新城环境。多少年后,当房屋主人再见这些封存体时,还能依稀窥见过去的影子。

 

3《留言墙》

征集旧城消失前想要留存的话语

 

各自写下一句话,凝聚一片心声,共筑家园记忆墙
 


 

/ 创作理念

棚户区的房子大多采用砖混结构,建筑废墟中红砖随处可见。旧城即将被拆除,是否有一种方式可以铭记原住民的心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构成了青年艺术家吴知声创作的出发点。

 

在建筑废墟中收集单块的红砖,与棚户区居民交流沟通,让他们在砖上写下自己的心愿,艺术家完成心愿刻印,最后将这些刻印好的砖头垒砌成一面留言墙。一砖一人一户,构成新城的记忆之墙,这些心声、心愿将与城共存。
 

本次活动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画房子做房子》、《留言墙》、《封存》这三个创作计划将持续地进行,直到旧城完成改造,在此,向江南居民发出邀请。如有兴趣参与上述计划,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并留下联络方式,我们将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陈丹青先生说过,城市若有春梦,那是在等待艺术家,艺术家若有大梦,是到一座有艺术家的城市去,比如唐的长安、宋的汴梁、文艺复兴期的佛罗伦萨、第三共和时代的巴黎、二战后的纽约,艺术家络绎于途,到这些城市编织艺术梦。希望常德,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快速成长为世界各地艺术家做梦的好地方。

 

 

艺起来,一起来!

见证旧城消褪,新城生长,我们在场。

 

 

课题执行:胡泉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

创作团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工作室成员:曹磊、华成、张成浩、周璇、缑晴徽、吴知声、刘童、张一冉、何国威、杨龙斌、梁家富)

 

课题助理:向昱、王嵩良[V studio]
 

 策划&传播

蜂鸟传播/创造美好的流行 

 

图文版权归江南城发所有

转载请联系后台 抄袭必究